• 新四军老兵孙业满讲述与战友并肩战斗的故事 桌子被子当掩护  迎着弹雨往前冲

    听说有记者来访,一大早,孙业满便让女儿整理好缀满勋章的军装,自己则坐在客厅一角静静等待。透明桌垫下铺满的相片、奖状、报功书,记录着这位老人过往的峥嵘岁月。

    0 2025-06-19
  • 点翠、花丝镶嵌、螺钿等传统工艺吸引年轻人体验、学习 材美工巧  国风饰品成为心头好

    插发簪、戴手串、佩璎珞……当前,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、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国风饰品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。与此同时,饰品背后那些独具匠心的中华传统工艺,也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近、探寻、热爱。点翠、花丝镶嵌、螺钿工艺、绒花制作等老手艺走入日常、进入生活,在古与今、用与美相结合的创新创造中,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。

    0 2025-06-18
  • 陕西西安唐新罗质子金泳墓考古成果公布

    西安6月17日电 (记者贾凯璐)6月17日,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:日前,《陕西西安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发掘简报》发布,该墓是首次经考古发掘的唐新罗质子墓葬,出土墓志详细记载了金泳生平,对研究唐代质子制度、唐与新罗关系等内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。

           2022年4月至6月,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东姜村的38处古代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,其中一处墓葬为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,北距唐长安城约2千米。

    0 2025-06-18
  • 古典园林之美走红网络、融入年轻人生活日常 “拙政园的花窗”,里外皆是风景

 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。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、寓理于情,讲求言简意赅、凝练节制,讲求形神兼备、意境深远,强调知、情、意、行相统一。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,展现中华审美风范。”

      古建、园林、文物、国色、服饰、雕刻、纹章……不知不觉间,中华美学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自觉选择,穿汉服、唱国风、品国潮,“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审美”“我的文化DNA动了”。是的,这些就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美,血脉相承,蓬勃生发。

      今起,本版开设栏目“这些美  很中国”,寻找超越时空的美学密码,感知古老文明的向新生长。

    0 2025-06-16
  • 司号员马章锁12岁参军,每次冲锋都第一时间跃出战壕 抗日战场上,他的军号始终嘹亮

    站在烈士陵园台阶下,面对一座座烈士墓碑,马章锁昂首挺胸、抬起右手,做出吹号的姿势。此时,耳畔仿佛又响起那嘹亮的军号声,一幕幕抗战场景浮现眼前。

      每次来到烈士陵园,马章锁都会将所有勋章整齐地戴在胸前。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,浓缩在一枚枚勋章上,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
    3 2025-06-11
  • 一砖一瓦可动态监测,古建古树存电子档案 苏州园林的“数字化生活”

    最近,到访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的游客,可以邂逅一名“穿越”而来的“数字古人”——在园中漫步,细数当年被狮子林“奇石叠翠、曲径通幽”吸引的细节。主办方运用AI科技与多媒体光影设备,在古典园林勾勒出一幅鲜活灵动的草木长卷。

      近年来,苏州不断推进数字园林建设,既为古典园林测绘提供更丰富、更精准的数据信息,又打破时间、空间的限制,为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。

    2 2025-06-09

相关栏目